“看书一行字都是歪歪扭扭的”、“过马路看红绿灯觉得有重影”......很多中老年人出现看不清、视物变形时,总会以为自己是“老花”了,甚至认为这种情况配一副老花镜就可以解决。其实,很多眼部疾病会引起视力下降,比如黄斑前膜,而且它的症状和“老花眼”十分相似。什么是黄斑前膜?黄斑前膜有什么危害?今天,唐河东方眼科医院医生来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黄斑前膜?
黄斑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作为视网膜中央视觉细胞最集中的部位,黄斑富含叶黄素。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富含对色觉敏感的锥形细胞。
通常我们注视某一处时,就主要是黄斑在接收那一处的光源信号。如果在黄斑前盖了一层不均匀的纱,透过来的光信号就会发生不规则的折射和传导,引起患者出现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症状。这层“斩不断理还乱”的纱就是黄斑前膜。
黄斑前膜是指黄斑或其附近区域出现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前纤维增生,增生膜形成并收缩导致的一种黄斑部的病变,可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
特发性黄斑前膜推测与玻璃体后脱离过程中视网膜的交界面损伤修复有关;继发性黄斑前膜常继发于其他眼底病,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症、葡萄膜炎、病理性近视等。
基于OCT影像技术目前临床上习惯将黄斑前膜分为4期:1-2期无明显的视网膜结构紊乱,所以患者往往视力尚可;3-4期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破坏,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
黄斑前膜怎么治疗?
1-2期的黄斑前膜,如果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症状,可以暂不手术,因为有部分黄斑前膜会长期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不再进展,但需要定期观察密切随访。
3-4期的黄斑前膜通常需要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来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达到松解视网膜牵拉的目的,阻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以及视物变形的加剧。但由于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结构已经被破坏,导致患者最终视力提高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仍有视物变形的症状,从OCT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患者黄斑前膜已经消失,但长期存在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结构紊乱。
对于黄斑前膜引起的视力下降到了0.5以下,或者出现了视物变形,通常都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对于黄斑前膜,我们不能放任其自然发展,影响视功能后再治疗无异于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