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是经手术植入眼睛里代替摘除的自身混浊晶体的精密光学部件。
人类晶体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和水份,它会因为老化而出现雾化或混浊的情况,而雾化的晶体则会阻碍光线和影像投射到视网膜上。眼睛受损、某些疾病、甚至是某些药物治疗都有可能造成晶体雾化的现象;据统计,有超过90%的白内障病例也是源于人类必经的老化过程,是眼睛的晶体变得浑浊,继而视力受到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药物治疗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白内障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即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成千上万的白内障患者通过这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分类
按照安放的位置,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
按照硬度,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可折叠人工晶体。硬质人工晶体不能折叠,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 mm 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特点
人工晶体可分为硬质人工晶体、折叠人工晶体,特殊处理过的人工晶体、多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及非球面人工晶体,分别具有不同特性。
(1)硬质人工晶体
切口大约是5.6~6 mm左右,这样的伤口有时是需要缝线的,那么缝线会造成一定的散光,手术后短期内反应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2) 折叠人工晶体
先把人工晶体折叠好,放在特殊的植入器里面,再推到里面展开的,切口一般是2.8~3.2 mm,切口不需要缝合,散光也比较小,恢复时间更快,缺点是价格比普通晶体贵。预防后发障形成,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可折叠式晶体的材料主要有:硅酮、水凝胶、丙烯酸三种。
(3) 特殊处理过的人工晶体
对于有些患有特定眼病的患者,可能会需要此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比如:肝素表面处理过的人工晶状体,术后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小很多;含有胶原的人工晶体,可提高人工晶体与组织的相容性。
(4) 多焦点/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前面的几种人工晶状体只有一个焦点,无调节力,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老花现象),反之看近清楚看远需要近视镜补足,为了克服此缺陷,30年来,人们研制应用过多焦人工晶体,其中主要分为二种类型:
A,多区多焦型,有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等,即把人工晶体分为中心区,周围环状区,各部位屈光度不同,一般差2.5D,形成二个焦点,一个看近,一个看远。此类晶体的缺点是远近视力受瞳孔大小、环境光线强弱的影响。
B,衍射多焦型,此种晶体是根据Huygens光的波性理论为基础,在人工晶体后表面上刻了30条深2 μ m 的小槽,克服了分区多焦晶体受瞳孔大小变动的影响。
共同缺点是必须将进入眼内光线的能量分为二部分,用一半看近,一半看远,远近都不十分清楚,视敏度受一定影响,少数医师和患者应用,未成为主流。
(5)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减少像差,有效提高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夜间视力,接近于正常眼,尤其适于夜间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司机患者。
(6)黄色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均加入紫外吸收剂阻挡紫外光, 但普通人工晶体不能阻挡蓝光,黄色人工晶体设计目的在于阻挡蓝光, 减少对黄斑的光损伤。
(7)可植入式微型望远镜式人工晶体
适用于有黄斑变性的白内障患者, 可将物像放大3 倍, 为患者提供单眼放大的中心视
力, 以提高生活质量,此种晶体还在临床观察中。
区别
正常人能看清远处物体,是由于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其中包括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在看近处时是靠睫状肌收缩牵拉晶状体韧带改变晶状体凸度来完成,这样在看近看远时都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人工晶体是由人工材料合成的—种屈光度固定不变的透镜,看远时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图像,看近时要借助+300度的花镜才能看清楚。近年来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晶体发展成双焦点或多焦点人工晶体更接近于生理的晶状体,但价格比较昂贵。